Physiomotion Lab 實驗室

脖子痛又手麻,當心頸椎神經根問題!

除了脖子痛外,手臂出現麻和痛也可能是頸椎神經根問題。保守治療包括軟式護頸、頸椎牽引、徒手治療、運動和藥物控制。徒手治療可增加頸椎活動度,減低疼痛和失能程度,並拉動被擠壓的神經。建議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介入及早處理。

 

除了脖子痛之外, 你是否還會覺得手臂出現麻和痛, 甚至嚴重時還會影響到睡眠,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

 

頸神經根壓迫會導致頸部疼痛傳導至手臂, 伴隨感覺異常、麻木以及手臂無力, 這種神經異常會按照肌節分佈, 依照壓到的神經不同, 產生症狀的區域也會不同, 一般最常見的症狀是放射痛, 尤其脖子後仰或是側彎到痛側的動作會明顯加重。

 

一般頸神經根病變的恢復期平均落在24-36月, 有些時候也可能在6個月內會恢復, 因此,一開始會建議進行保守性療法, 除非疼痛持續超過六個月, 且伴隨嚴重無力, 並有進行性神經功能缺損, 才會執行手術。

 

保守治療有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, 非侵入性治療包含:軟式護頸、頸椎牽引、徒手治療、運動、以及藥物控制等。

  1. 軟式護頸: 根據研究使用軟式護頸對於頸神經根病變的疼痛控制效果有限。
  2. 頸椎牽引: 單純使用牽引治療, 對於頸神經根病變的疼痛減輕有限, 但如果配合其他治療方法, 例如徒手治療和運動, 可以有效達到降低疼痛與失能的效果,因此臨床上常將被動頸椎牽引當作運動前的準備, 讓肌肉骨骼能在張力正常的情況下活動, 一般劑量建議大約25分鐘以內, 大約需要執行11次以上, 才會比較容易看到效果。
  3. 徒手治療: 與單純執行神經牽拉和徒手牽引相比, 額外加入脊椎關節鬆動術, 可以有效增加頸椎活動度, 並且減低疼痛和失能程度, 利用向上一節的頸椎鬆動同時配合上肢活動, 拉動被擠壓的神經。 另外也有研究則指出在第七頸椎到第三胸椎之間, 使用胸椎鬆動術(thoracic manipulation)進行處理, 不論在執行完當下或是48-72小時後, 頸椎或上肢疼痛都有下降, 且可以有效增加頸椎關節活動, 並讓症狀往中軸集中。

雖然少部份的頸神經根病變會自然恢復, 但非常耗時且過程中的症狀令人難以忍受, 遇到相似狀況時建議你尋求醫師或是物理治療師介入, 及早針對不適進行處理。

SHARE

最新消息

脊椎側彎問題,懷孕時會惡化嗎?

脊椎側彎問題在懷孕期間通常不會惡化,但嚴重的側彎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。懷孕和產後時刻都應該注意姿勢、肌肉力量和身體控制,這些是影響身體舒適與否的關鍵。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助,並注意呼吸訓練和放鬆肌肉。

降低血壓的最佳運動:等長收縮

深蹲和平板式是降低血壓的最佳運動。傳統的有氧運動需要持續超過三十分鐘才有效果,但新的研究表明,等長阻力訓練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壓。等長阻力訓練是肌肉收縮但沒有移動的方式,可以改善血壓調節能力。建議執行深蹲和平板式,每周三次,每次四組兩分鐘,每組之間休息兩分鐘。

兩招緩解塞奶痛

透過肌貼來幫助緩解塞奶痛,可以使用爪狀引流或X型止痛的貼法,不需要使用張力。肌貼的功能除了止痛之外還有消水腫和幫助循環的功能,能夠幫助舒緩哺乳媽媽在塞奶時遇上的不適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