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omotionLab 動作實驗室

面對產後憂鬱請勇敢尋求協助

產後憂鬱症(PPD)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嚴重問題,台灣約18.8%的女性在產後一個月內出現症狀。風險因素包括年輕媽媽、初產婦、妊娠併發症等。預防方法包括母乳餵養、家人支持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。建議調整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,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。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可用於自我評估。

成為媽媽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, 而其中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緊急情況就是產後憂鬱症(PPD)。 根據研究, 台灣約有18.8%的女性在產後一個月內會出現憂鬱症狀, 這種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媽媽自身, 也可能對寶寶與整個家庭帶來深遠影響。 許多人會覺得這只是「產後的情緒波動」,不要大驚小怪, 但事實上,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去認真對待與處理。

 

研究上發現有些狀況會增加產後憂鬱的風險, 例如年輕媽媽因面對非預期懷孕或經濟壓力而承受更多負擔, 或者初產婦因缺乏育兒經驗和哺乳困難而容易感到焦慮。 此外,妊娠期間的併發症或剖腹產帶來的恢復壓力, 也可能進一步惡化情緒。 而選擇配方奶餵養的媽媽, 在現代也可能因為外界的批評和壓力, 感受到更多無形的負擔,進而增加心理壓力。

 

幸運的是,有些方法可以有效減少產後憂鬱的風險。 母乳餵養在研究中顯示有助於降低情緒波動, 而來自伴侶與家人的支持,則是媽媽們最強大的心理後盾。 此外,入住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的專業協助與休息環境, 對於身心恢復也十分有幫助。

 

如果你正在面臨產後的心理挑戰, 記得首先要給自己足夠的休息與空間, 調整作息並保持均衡的飲食與適度運動。 與家人和朋友分享你的感受,讓身邊的人給予支持。 如果情緒持續低落或無法排解, 不要害怕尋求專業心理師或醫師的協助, 這是一種負責任的行動,而非軟弱的表現。

 

產後健康不僅是身體的恢復, 也包括心理的療癒。 每位媽媽都值得擁有一個被關注、被支持的環境。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幫助, 動作實驗室隨時願意陪伴並提供協助。 分享這篇文章, 讓我們一起成為家人朋友的守護者!

 

產後憂鬱症目前常用的問卷評估為,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(EPDS)

若懷疑自己是不是正面臨這個挑戰,可以上網搜尋量表並尋求協助。

研究發現,產後憂鬱有50%的人其實在產前就已經有憂鬱症狀了,

如果想瞭解更多孕期心理健康內容,可以參考引光築詩心理治療所所長及副所長的影片

產前準媽媽心理健康課程

 

SHARE

最新消息

產後要去喬骨盆?你有更好的選擇

產後骨盆歪斜主要源於肌肉失衡,而非骨骼問題。懷孕和照顧寶寶導致肌肉張力不平衡,影響骨盆位置。解決方法是進行專業指導下的肌力訓練,調整肌肉張力,恢復骨盆正位。產後2-6個月是調整的黃金時期,但開始永遠不嫌晚。專業物理治療可有效改善身材並預防未來問題。

面對產後憂鬱請勇敢尋求協助

產後憂鬱症(PPD)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嚴重問題,台灣約18.8%的女性在產後一個月內出現症狀。風險因素包括年輕媽媽、初產婦、妊娠併發症等。預防方法包括母乳餵養、家人支持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。建議調整作息、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,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。愛丁堡產後憂鬱症量表可用於自我評估。

孕期尾椎痛?解決關鍵在臀部

懷孕期間尾椎痛常見,原因是臀部和骨盆底肌肉張力不平衡。久坐易引發疼痛,鬆弛素使關節和肌肉變軟。改善方法包括避免久坐、使用坐墊、熱敷、按摩和坐浴。長期解決需強化臀部肌肉,可做深蹲、分腿蹲和橋式運動。建議尋求專業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