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復健黃金期在何時?開放性骨折恢復時間要多久?本文將為你介紹不同階段、不同部位的骨折復健黃金期,說明骨折癒合時間與骨折處理步驟,並分享4個骨折快速復原訣竅,最後附上骨折吃什麼會比較快好的食物清單。
Table of Contents
一、為什麼骨折後需要復健?骨折復健黃金期是什麼時候?
在骨折後,靜養休息、等待骨頭癒合固然重要,但適當的復健同樣也是幫助骨骼恢復正常功能的關鍵。接下來,我們將說明骨折後為何需要復健,以及骨折復健的早期、中期與晚期 3 大階段,讓你深入了解復健在骨折恢復過程中的重要性。
(一)骨折後需要復健的原因
大多數人對骨折治療的印象,往往只停留在「打上石膏、好好休息」即可,但實際上,骨折的治療並不僅止於此,除了患部固定與休養外,還必須配合適當的復健訓練。
骨折復健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避免受傷部位因長時間不活動而造成關節僵硬、攣縮、沾黏,以及肌肉萎縮或流失等問題,它可以幫助身體在骨骼癒合後,逐步恢復到受傷前正常的活動能力與狀態。
(二)3 大骨折復健時機&做法
不同部位與嚴重程度的骨折,其癒合時間、復健項目與復健時機都會有所差異。以下介紹的骨折早期、中期和晚期階段的復健做法僅供大方向參考,實際仍需依受傷部位及個人情況,由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後決定喔!
1. 骨折早期階段(骨折後 1~2 週)
骨折後的第 1~2 週,受傷部位仍處於急性發炎期,此時周圍組織出現紅腫、疼痛或發熱都是正常現象。在骨折早期階段,可透過輕度的肌肉與關節活動來減輕腫脹、促進循環、避免僵硬,並防止血栓發生。此階段的復健做法包括:
- 固定與保護:依骨折程度和骨折位置使用不同的固定工具,例如石膏、副木、鋁板(骨折固定板)或護具等,保護受傷的部位,以防斷裂的骨頭再位移。
- 冰敷與抬高:每日進行冰敷,一次約 15 分鐘,並利用枕頭墊高受傷部位,讓患肢盡可能保持抬高的姿勢,幫助減輕腫脹。
- 維持輕度活動:雖然在骨折早期階段,還不能做太激烈的復健動作,但可以改做輕度的活動,例如等長收縮訓練、幫浦運動與鄰近關節活動等,並可搭配電療、光療等復健儀器治療。
2. 骨折中期階段(骨折後 2~12 週)
骨折後的第 2~12 週,骨頭斷裂處會開始形成骨痂,並由軟性骨痂逐漸轉變為硬性骨痂,使斷裂部位慢慢修復、癒合。在骨折中期階段,復健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新骨生成、增加關節活動與肌力,同時重新訓練肢體的平衡與協調能力。此階段的復健做法包括:
- 肌力訓練:由輕度的等長收縮訓練,進展至輕阻力訓練,例如使用彈力帶輔助的肌力訓練。
- 關節活動:從原先的鄰近關節活動,漸漸轉變成受傷部位的關節活動,比方手腕骨折者,可以從骨折早期階段進行的手指關節運動,開始改做手腕關節的運動。
- 平衡訓練:若是下肢骨折的人,在此階段可以開始使用拐杖、助行器重新找回走路的感覺,訓練行走時的平衡感與肢體協調感。
3. 骨折後期階段(骨折後 6 週~數月)
骨折進入第 6 週~數個月後,經過手術或固定的骨折部位基本上已經癒合,此時是最重要的功能重建期,在這個階段,復健的重點是逐步恢復受傷前的正常活動與運動功能。此階段的復健做法包括:
- 增加負重:在醫師評估並許可後,患者可嘗試在訓練時增加負重或阻力的強度,但要切記不可過度勉強,因為剛癒合的骨骼結構通常還不夠穩定。
- 功能性訓練:功能性的訓練指的是實際練習生活與工作時會做的動作,例如上下樓梯、走路、轉身、穿鞋等。
- 改善姿勢與平衡:進入骨折後期階段,應透過調整活動姿勢與加強肢體平衡訓練,來降低日後再次骨折或受傷的風險,幫助你更快、更好地回歸日常。
想了解骨折各階段的復健計畫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二、骨折後要把握何時復建?不同部位骨折復健黃金期一次看
在上一段落中,我們有提到不同部位的復健項目也會有所不同。以下整理了手腕、腳踝、上臂、鎖骨、大腿、小腿 6 大部位應把握的復健黃金期,以及各自適合的復健運動舉例,幫助你對各骨折部位的復健方式建立初步的概念。
| 各部位 | 復健黃金期 | 復健運動舉例 |
| 手腕骨折復健黃金期 | 2~6 週 | 術後 2 週左右可開始做主動關節活動,包含手腕彎曲伸直、手掌上下運動等 |
| 腳踝骨折復健黃金期 | 2~6 週 | 術後 2 週左右可進行踝關節的被動和主動活動,並利用彈力帶進行腳踝屈伸訓練 |
| 肱骨骨折復健黃金期(上臂骨,從肩到肘的長骨) | 2~6 週 | 術後 2 週左右建議做手臂鐘擺運動與手臂爬牆運動 |
| 鎖骨骨折復健黃金期 | 4~6 週 | 術後 4 週可持續做手臂鐘擺運動與肩胛骨穩定訓練 |
| 大腿骨骨折復健黃金期 | 8~12 週 | 術後經醫師評估儘早執行,包含髖關節外展/內收、抬臀、抬腿等 |
| 脛骨骨折復健黃金期(小腿骨) | 8~12 週 | 術後經醫師評估儘早執行,包含踝關節外展/內收、下肢彎曲/伸直、抬腿等 |
想認識更多復健運動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三、骨折多久會好?開放性骨折恢復時間要多久?
骨折主要有 2 種類型,分別是「閉鎖性骨折」與「開放性骨折」。閉鎖性骨折是指斷裂的骨頭未穿出皮膚表面的簡單骨折;開放性骨折指的則是斷裂的骨頭穿破皮膚,造成開放性傷口的複雜性骨折。
一般而言,閉鎖性骨折的癒合時間大約需要 1~3 個月,而開放性骨折通常需要 6 個月以上才能完全癒合。若進一步細分,骨折的嚴重程度還可再分為輕微、中度與重度,越嚴重的骨折,所需的癒合時間也會越長。
| 骨折程度 | 癒合時間 | 常見的骨折部位/類型 |
| 輕微骨折 | 4~6 週 | 手指、腳趾、腕部骨折等 |
| 中度骨折 | 6~12 週 | 腳踝、肱骨(上臂骨)骨折等 |
| 重度骨折 | 3~6 個月以上 | 骨盆骨折、脊椎骨折、開放性骨折、粉碎性骨折等 |
四、骨折時要怎麼緊急處理?認識 5 大骨折處理步驟
萬一不幸遇到自己或他人骨折,當下該如何緊急處理?接下來,我們將透過檢查、固定、送醫、手術與復健 5 大骨折處理步驟,教你學會骨折的正確照護流程,讓你在意外發生時也能冷靜應對、沉著處理!
- 檢查骨折狀況:首先,應先判斷傷患的骨折情況,確認對方的受傷部位是否有開放性的傷口(有沒有斷骨穿出),並觀察神經和血管是否受損。例如出現明顯血腫、血流不止,或骨折部位的周遭區域有麻痺感等狀況,都需要特別留意。
- 固定骨折部位:接著,可用布條把骨折部位的前後 2 端固定在雨傘、木板或其他堅硬長棍上。要注意的是,如果患者是頭頸、胸部、骨盆或脊椎骨折,請不要隨意搬動對方,也不必急著幫忙固定,等待專業醫護人員到場處理即可。
- 立即送醫:固定骨折部位後,將患者送達醫院,醫師會再透過 X 光或電腦斷層掃描確認骨折的類型與狀況,並判斷是否要使用石膏或夾板固定,或是安排進一步的手術治療。
- 接受手術:骨折情況較嚴重的人通常必須接受手術治療,將鋼釘或鋼板固定在骨內,幫助骨頭在正確的位置癒合。粉碎性骨折的患者,則可能需要進行骨移植。
- 進行骨折復健:手術後,患者應依照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指示,掌握復健黃金期,持續進行復健訓練以確保關節的靈活度與肌力不流失。
五、如何讓骨折快速復原?4 個骨折復原方法不藏私分享
如果想讓骨折更快癒合,充分休息、聽從醫囑、避免抽菸、均衡攝取營養這 4 大方法你一定要記得!雖然看似簡單,但它們都是幫助骨折順利復原不可忽視的關鍵。
(一)充分休息
休息是促進骨折癒合的第一步,建議在這段期間保持充足的靜養與睡眠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。隨著骨折逐漸恢復,可依照復原狀況進行適度的活動與復健,但要避免過度使用或過量運動,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,延長癒合時間。
(二)聽從醫囑進行治療與復健
骨折的治療過程通常較為漫長,唯有保持耐心、遵從醫囑並定期回診,才能讓骨折及早恢復。建議按照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的指示進行治療與復健,另外,在患部固定期間,不可擅自拆除或調整固定工具(例如夾板),必要時也可搭配外敷貼布使用,來幫助減輕腫脹。
(三)避免抽菸
若想讓骨折更快痊癒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抽菸。
根據《生物力學工程期刊》中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,吸菸者出現骨折癒合延遲或癒合不良的機率,是不吸菸者的 2 倍。這是因為香菸中的化學成分會減少血液供應,並抑制骨細胞的生成與修復功能,進而對骨折癒合造成負面影響。
(四)均衡補充對骨質有益的養分
在骨折期間,應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,尤其是對骨質有益的鈣質、蛋白質、鋅,以及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D 等,更應適量增加攝取。若有飲食上的限制(比方茹素者)或營養攝取不足等狀況,也可依照醫師建議額外補充營養品,幫助加速修復。
六、骨折不能吃什麼?骨折吃什麼食物、保健食品比較快好?
最後,你可能還想知道,骨折後的飲食要注意什麼?要吃哪些肉類、蔬菜、水果或保健食品才能有益骨折康復?以下整理了骨折後的 2 大飲食禁忌與 5 大推薦營養素,其中,咖啡因、酒精不能碰,而鈣質、蛋白質、鋅、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D 則可以多加攝取。
(一)2 大骨折飲食禁忌
在骨折癒合期間,含有咖啡因與酒精之飲品,應該盡量減少攝取。咖啡因具有輕微的利尿作用,且會增加尿液中的鈣質排出,因此不利於最能幫助骨骼修復的鈣質吸收;而酒精則會干擾骨骼組織的新陳代謝,同時也會影響鈣質吸收。
(二)5 大骨折推薦營養素
鈣質、蛋白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,也就是可以強化骨骼結構的「基石」;而鋅、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D 則有助於提升鈣質吸收,是能夠幫助維持骨骼正常的發育、生長與修復的「輔助材料」。
| 骨折推薦營養素 | 富含營養素的食物 |
| 鈣質 | 小魚乾、牛奶、優酪乳、起司、豆腐、海帶、芥藍菜、莧菜、黑芝麻等 |
| 蛋白質 | 雞肉、牛肉、豬肉、雞蛋、鮭魚、鮪魚、黃豆製品、雞蛋、核桃、腰果等 |
| 鋅 | 牡蠣、生蠔、螃蟹、小麥胚芽、腰果、南瓜籽、豬肝等 |
| 維生素 C | 芭樂、柳橙、奇異果、綠花椰菜、甜椒、番茄、莧菜、青江菜等 |
| 維生素 D | 蘑菇、洋菇、鯖魚、鮭魚、比目魚、雞蛋等 |
七、想知道更多復健注意事項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骨頭是支撐人體的支柱,一旦骨折,許多日常活動都必須暫時停止。骨折的復原過程並不輕鬆,你可能會感覺很辛苦、疲倦,但為了更長遠的骨骼健康著想,千萬不能操之過急。如果你對復健的注意事項還有其他疑問,歡迎向 Physiomotion Lab 諮詢!
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成立於 2018 年,由一群專業且充滿熱忱的物理治療師組成。我們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物理治療服務與繼續教育課程,遵循實證臨床指引的同時,也重視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需求。
✧ Physiomotion Lab 的 5 大專業服務範圍:
- 整體評估與調整:Physiomotion Lab 可針對非疾病因素引起的長期或較嚴重之身體失能與不適,進行整體性的評估,並協助安排個人化的恢復計畫。
- 運動按摩:Physiomotion Lab 的物理治療師會運用多種專業手法與技巧,針對運動後及訓練時的肌肉緊繃狀態提供適當的舒緩,讓身體更快恢復到最佳狀態,繼續投入下一次訓練。
- 術後恢復與訓練:如果你在術後有疤痕、腫脹、肌力不足、日常活動受限等情況,Physiomotion Lab 能夠為你打造個人化的恢復與訓練計畫,幫助你儘早找回正常的生活節奏。
- 孕產婦舒緩與產後體態調整:孕產期的辛勞,我們都知道!Physiomotion Lab 可幫助孕媽咪們徒手調整、放鬆舒緩,並支援產前後相關訓練,給予不同階段孕期的女性完整照護。
- 繼續教育課程:Physiomotion Lab 在世界各地教授繼續教育課程,包含呼吸評估與動作整合(BAI)、臨床進階肌肉動力學(CAK)、基礎動作模式肌肉動力學(FMK)。
此外,我們也是目前全台灣少數提供血液阻斷訓練(BFRT)的專業團隊,這項運動訓練技巧主要是以綁帶固定在軀幹的近端(如肩膀或髖關節),藉此暫時限制血液回流,使肌肉在訓練期間聚集更多血液,讓人能夠以較低強度的阻力和負重,達到更顯著的訓練效果,特別適合傷後需要復健的族群。
✧ 撰文作者|劉奕辰物理治療臨床博士
▸Physiomotion Lab 創辦人
▸台灣高考合格物理治療師
▸美國執業物理治療師
▸美國骨科專科物理治療師
▸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士
▸美國麻省總醫院醫學院物理治療臨床碩士
▸美國阿卡迪亞大學物理治療臨床博士
復健還有哪些注意事項?讓 Physiomotion Lab 為你解答!
參考資料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