韌帶受傷怎麼辦?前十字韌帶受傷很嚴重嗎?本文將為你介紹韌帶的作用,說明韌帶受傷的4大原因、6個症狀,並解析韌帶受傷程度、韌帶拉傷/撕裂傷的復健治療方法,以及韌帶受傷吃什麼等常見問題。
Table of Contents
一、韌帶是什麼?前十字韌帶在哪裡?
你知道是什麼在支撐與穩定你的關節,讓身體能夠活動自如嗎?答案就是韌帶!接下來,我們將帶你了解什麼是韌帶、它有哪些作用,並介紹當中最重要的前十字韌帶,在進一步探討韌帶受傷知識前,先從基礎開始,認識這個默默守護你的關鍵組織。
(一)什麼是韌帶?韌帶有什麼作用?
韌帶(Ligament)是一種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,它就像是「骨頭之間的安全帶」,分布在關節周邊,可將不同的骨頭連接起來,幫助關節承重,保持穩定、不位移,讓人們可以運用關節進行各種動作,例如跑跳、伸展等。
一般人熟知的「韌帶」,大多是指位於手腕、膝關節與腳踝等部位的韌帶群。一旦有任一條韌帶受損,便會失去其原先的功用,讓關節無法支撐,人的動作也會因此而受限。
- 手腕韌帶:手腕的韌帶包含尺側副韌帶、尺側三角韌帶、尺月韌帶與遠端橈尺骨韌帶。
- 膝關節韌帶:膝關節周圍的韌帶有前十字韌帶、後十字韌帶、內側副韌帶與外側副韌帶。
- 腳踝韌帶:腳踝的韌帶包括前距腓韌帶、後距腓韌帶、前脛腓韌帶、後脛腓韌帶與跟腓韌帶。
(二)認識前十字韌帶
在所有韌帶受損的情況中,又以膝關節的「前十字韌帶(ACL)」受傷最為常見。
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,它幾乎參與了所有下肢活動,無論是跳躍、行走還是奔跑,都離不開膝關節的協助。由於膝關節必須承受全身重量,而前十字韌帶又是連接股骨與脛骨、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關鍵結構,因此在劇烈運動或突然轉向時,這條韌帶特別容易受到拉扯或撕裂。
二、為什麼韌帶會受傷?韌帶受傷有哪些症狀?
儘管韌帶的功能如此強大,但它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脆弱,稍有不慎,便會導致韌帶受損。以下整理了 4 大韌帶受傷原因與 6 個受傷症狀,外力撞擊、運動姿勢錯誤、過度使用關節、個人體質等因素,都有可能會造成韌帶扭傷、拉傷或撕裂傷。
(一)4 大韌帶受傷常見原因
韌帶受傷主要與外力衝擊、運動姿勢錯誤或動作不當、過度使用關節及個人體質等 4 大因素有關:
- 外力衝擊:當關節受到突然、強烈的外力衝擊時,韌帶就有可能被拉扯、撕裂甚至斷裂。例如車禍、摔倒、運動時被他人撞擊等,這些瞬間的衝擊力會超過韌帶的承受範圍,導致受傷的風險大幅增加。
- 運動姿勢錯誤或動作不當:運動時若動作控制不佳或姿勢不正確,使關節承受的力量分布不均,也容易造成韌帶受傷,特別是籃球、羽球、排球等需要急停、急轉與跳躍落地的運動項目。
- 過度使用與慢性拉扯:長時間反覆進行相同的關節動作,或長期承受過度負重的工作與訓練,會讓韌帶出現微小損傷並逐步累積,比方手腕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(TFCC,由手腕韌帶群與纖維軟骨組成)損傷。
- 個人體質因素:個人體質因素包括肌肉力量不足、天生韌帶較鬆弛與體重過重等,有這類情形的人在做較大的動作或激烈運動時,有可能會比常人更容易韌帶受傷。
(二)6 個韌帶受傷症狀
韌帶受傷的類別有很多種,包括扭傷、拉傷與撕裂傷等,它的常見症狀包括以下:
- 受傷當下聽到斷裂聲或異聲(例如「劈」或「啪」的聲響)。
- 受傷當下有韌帶撕裂感。
- 受傷部位劇烈疼痛,無法碰觸、按壓。
- 關節活動受限。
- 關節腫脹、瘀血(急性血腫)。
- 關節鬆動、不穩定(慢性症狀)。
三、韌帶受傷程度怎麼分?前十字韌帶斷裂、韌帶撕裂多久會好?
韌帶受傷其實有不同的嚴重程度,而它們的痊癒時間也會不同。以下將為你詳細說明 3 大韌帶受傷分級,包括輕度、中度與重度,並以「前十字韌帶斷裂」為例,探討這種程度的韌帶損傷大約需要多久時間才能完全恢復。
(一)3 大韌帶受傷分級
根據三軍總醫院的復健醫學衛教文章說明,不管是手腕、膝關節還是腳踝部位的韌帶損傷,皆可依照其嚴重程度劃分為以下分級,並應參照此分級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,例如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| 韌帶受傷分級 | 分級症狀 |
| 輕度韌帶受傷(第 1 級) | 韌帶過度伸展,導致輕微的扭傷或拉傷,會伴隨些微的關節疼痛與腫脹 |
| 中度韌帶受傷(第 2 級) | 韌帶部分撕裂,使關節持續疼痛、腫大,出現發炎症狀 |
| 重度韌帶受傷(第 3 級) | 韌帶完全斷裂,造成關節劇烈疼痛並嚴重血腫,無法正常活動 |
(二)前十字韌帶斷裂痊癒時間
如果是輕度的前十字韌帶損傷,通常需要約 3~4 週的密集治療來幫助復原;但若為中、重度韌帶撕裂/斷裂,整個治療加復健過程則可能長達 4~6 個月以上。
根據高雄榮總醫院的骨關節疾患衛教文章指出,前十字韌帶斷裂患者在接受手術後,若能積極配合復健治療,原則上膝關節可在 2~3 週內伸直,8 週內恢復彎曲能力,並在 4~6 個月後逐步恢復正常的運動能力。
四、韌帶拉傷、撕裂傷怎麼治療?認識韌帶受傷的治療與復健方法
面對韌帶拉傷,甚至是嚴重到撕裂或斷裂的情況,目前主要有 3 種治療方式,分別是復健治療、重建手術與增生療法。接下來,我們將帶你快速了解這些治療方式是如何進行的,幫助你防患未然,即使不幸韌帶受傷也不必太過驚慌。
(一)韌帶復健治療
韌帶受損後,患者的活動量難免會連帶減少(例如無法正常跑、跳、行走),為了避免痊癒後肌力下降,以及希望關節恢復原先的穩定度,復健治療是不可或缺的。不同部位的韌帶受傷,復健的方式也會不同。以前十字韌帶為例,一般可採取以下的訓練治療:
1. 膕旁肌群訓練
膕旁肌群的位置在大腿後側,它和膝蓋彎曲的動作息息相關。如果想要維持膝關節的穩定,膕旁肌群的訓練不可少。
- 找一張診療床或按摩床,將彈力帶固定在腳踝與床腳上。
- 在床上先平躺後翻身,採取趴臥姿勢,雙手可放在身側或床沿支撐。
- 慢慢抬起小腿,同時彎曲膝蓋,讓小腿與床面垂直,形成 90 度角。
- 重複抬腿動作,以 12 下為 1 組,建議可做 3 組。
2. 股四頭肌訓練
股四頭肌和膝關節相連接,位於大腿前側,是行走、上下樓梯、站立坐下時會運用到的重要肌群。若要防止前十字韌帶受傷後造成大腿肌力下降,最好勤加訓練股四頭肌。
- 將背部往後靠牆,並保持背打直、肩膀放鬆。
- 雙腿打開與肩同寬,讓膝蓋微微彎曲。
- 沿著牆面將身體慢慢往下滑,逐漸增加膝蓋彎曲的角度,直到呈現 90 度為止。
- 維持該姿勢約 30~60 秒,可重複做 2~3 次。
想了解更多韌帶復健訓練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(二)韌帶重建手術
韌帶重建手術指的是以韌帶移植的方式,包括自體移植(取下患者部分肌腱,大多會使用髕骨肌腱)、異體移植(使用他人捐贈的韌帶)與人工韌帶移植,結合關節鏡技術,來幫助修復斷裂的韌帶。
(三)韌帶增生療法
增生療法(Prolotherapy)主要是透過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溶液或自體血小板血漿(PRP)來刺激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,幫助受損的組織再生。韌帶、肌鍵、關節受傷時,都可以運用此療法治療。
五、韌帶受傷吃什麼比較快好?推薦與禁忌食物清單一次看
除了復健與治療,飲食也是幫助受損的韌帶儘早恢復的關鍵。以下整理了韌帶受傷後推薦補充的營養素,以及應避免攝取的食物,想了解更多韌帶受傷後的日常保健技巧的人一定要繼續看下去!
(一)韌帶受傷推薦補充哪些營養素?
適當地補充膠原蛋白、鋅、維生素 C、維生素 D 與 Omega-3 脂肪酸,可以促進韌帶修復:
- 膠原蛋白:韌帶主要由膠原蛋白構成,攝取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,有助於促進韌帶的膠原蛋白合成與再生,例如豬腳、豬皮、雞爪、雞皮、牛筋等。
- 鋅:鋅可以維持蛋白質正常代謝,同時也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。富含鋅的食物有生蠔、螃蟹、小麥胚芽、腰果、南瓜籽、豬肝等。
- 維生素 C:維生素 C 能夠幫助膠原蛋白形成,讓韌帶的傷口癒合得更快,常見的維生素 C 食物來源包括柳橙、芭樂、奇異果、綠花椰菜、番茄、莧菜等。
- 維生素 D:維生素 D 可以提升鈣質吸收,對於強化骨骼硬度與增加關節穩定性非常有幫助。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有菇類、鯖魚、鮭魚、鰻魚等。
- Omega-3 脂肪酸:Omega-3 脂肪酸具有減緩發炎的效果,能有效降低帶受傷後的關節不適感。若想補充 Omega-3 脂肪酸,不妨透過魚油、亞麻仁油、橄欖油等優質油脂攝取。
(二)韌帶受傷不能吃什麼?
如果想讓韌帶及早復原,以下 3 種食物最好要避免:
- 油炸類食物:加工食品,特別是油炸類的食物,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酸,攝取過多可能會刺激身體過度發炎,讓韌帶受傷的部位更不舒服。
- 高糖分的食品:糖分同樣也是容易讓人體發炎反應更劇烈的成分,因此在韌帶受傷治療期間,請盡量少吃高糖分的食物,例如甜點、含糖飲料等。
- 酒精:酒精會影響傷口復原,導致韌帶修復的速度變慢,建議在韌帶治療與復健的過程中都不要飲酒。
六、韌帶受傷如何緊急處理?為你解惑 5 大韌帶受傷常見問題
最後,我們將為你補充 5 個關於韌帶受傷的常見問題,包含韌帶受傷該如何緊急處理、就診時要看哪科、復健是不是必要的、韌帶是否會自我修復,以及受傷後會不會有後遺症,幫助你一次掌握韌帶受傷後的應對重點。
Q1:韌帶受傷該怎麼緊急處理?
在韌帶受傷的當下及受傷後,應採取「PEACE&LOVE」的處理原則:
📌PEACE:韌帶受傷的 24~72 小時內
| P(Protection) | 盡可能保護受傷部位,避免做讓該部位不舒服的動作 |
| E(Elevation) | 抬高韌帶受傷部位,防止腫脹 |
| A (Avoid Anti-inflammatory Modalities) | 減少使用消炎止痛藥物,使身體保有正常的發炎反應,以刺激組織修復 |
| C(Compression) | 透過繃帶、貼布纏繞等方式,給予韌帶受傷部位適度的壓迫,減緩腫脹情形 |
| E(Education) | 接受醫師、物理治療師的衛教,遵循韌帶受傷後的治療與復健建議 |
📌LOVE:韌帶受傷的 72 小時後
| L(Load) | 給予韌帶受傷的部位適當的負重,讓關節慢慢開始活動 |
| O(Optimism) | 以積極、樂觀、正向的態度面對治療 |
| V(Vascularisation) | 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液回流 |
| E(Exercise) | 透過運動訓練幫助恢復肌力、穩定關節 |
Q2:韌帶受傷要看哪一科?
若想初步檢查韌帶受傷情況,或有嚴重韌帶撕裂傷需要開刀,應先至骨科就診。後續的復健與運動訓練則需交由復健科進行。
Q3:韌帶受傷一定要復健嗎?
為了幫助關節恢復原有的穩定度,並避免韌帶復原期間因活動量減少而導致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縮,韌帶受傷通常都會需要進行至少 3~4 週以上的復健。韌帶受損程度越嚴重,復健所需的時間就會越長。
Q4:韌帶受傷會自己好嗎?
輕微的韌帶受傷經過患部固定、休息與復健後,通常可以自行痊癒;但若是嚴重的撕裂或斷裂,則必須透過手術重建。
Q5:韌帶受傷會有後遺症嗎?
韌帶受傷後如果沒有妥善治療與復健,可能會導致慢性發炎、關節不穩定、活動能力不如以往等狀況,甚至會增加再度受傷或斷裂的風險。若想避免此類後遺症,就必須積極進行復健及運動矯正。
復健的幫助還有哪些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七、想了解更多運動訓練方法?歡迎詢問 Physiomotion Lab!
韌帶受傷的因素之一是肌肉不正常的排列與使用,這涉及到動作分析與後續的運動矯正,同時也是 Physiomotion Lab 的專業強項。如果你對韌帶相關的運動訓練有任何問題,歡迎向我們詢問!
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成立於 2018 年,由一群專業且充滿熱忱的物理治療師組成。我們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物理治療服務與繼續教育課程,遵循實證臨床指引的同時,也重視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及需求。
✧ Physiomotion Lab 的 5 大專業服務範圍:
- 整體評估與調整:Physiomotion Lab 可針對非疾病因素引起的長期或較嚴重之身體失能與不適,進行整體性的評估,並協助安排個人化的恢復計畫。
- 運動按摩:Physiomotion Lab 的物理治療師會運用多種專業手法與技巧,針對運動後及訓練時的肌肉緊繃狀態提供適當的舒緩,讓身體更快恢復到最佳狀態,繼續投入下一次訓練。
- 術後恢復與訓練:如果你在術後有疤痕、腫脹、肌力不足、日常活動受限等情況,Physiomotion Lab 能夠為你打造個人化的恢復與訓練計畫,幫助你儘早找回正常的生活節奏。
- 孕產婦舒緩與產後體態調整:孕產期的辛勞,我們都知道!Physiomotion Lab 可幫助孕媽咪們徒手調整、放鬆舒緩,並支援產前後相關訓練,給予不同階段孕期的女性完整照護。
- 繼續教育課程:Physiomotion Lab 在世界各地教授繼續教育課程,包含呼吸評估與動作整合(BAI)、臨床進階肌肉動力學(CAK)、基礎動作模式肌肉動力學(FMK)。
✧ 撰文作者|劉奕辰物理治療臨床博士
▸Physiomotion Lab 創辦人
▸台灣高考合格物理治療師
▸美國執業物理治療師
▸美國骨科專科物理治療師
▸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士
▸美國麻省總醫院醫學院物理治療臨床碩士
▸美國阿卡迪亞大學物理治療臨床博士
有物理治療、運動訓練相關問題,找 Physiomotion Lab 就對了!
參考資料:

